-
加拿大木业领军企业赴石家庄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合作
石家庄近日迎来加拿大木结构与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招商引资活动。加拿大木业协会联合多家知名企业代表齐聚当地,围绕现代木结构技术应用、森林资源开发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等议题展开深度合作交流,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加方企业展示核心技术优势 此次来访的加拿大企业涵盖木结构全产业链,包括柏威木结构制造公司在内的多家行业标杆企业。柏威公司展示了其重型木结构抗震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全球多个低碳建筑项目;罗宗帝威集团则分享了其在混合木结构高层建筑领域的专利工法;ESP公司推出的节能空气净化系统可实现建筑能耗降低;凯顿国际带来的混凝土自修复技术为木混凝土复合结构提供解决方案。 二、中加共探木结构产业化路径 交流会上,双方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加拿大可持续林业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相结合。加方数据显示,其木材采伐量仅占年增长量的0.3%,这种可再生特性与河北省"双碳"目标高度契合。参会企业建议在雄安新区等新建区域试点CLT交叉层压木材技术,该材料在伦敦、温哥华等城市已有超18层木结构建筑成功案例。 三、石家庄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机遇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信息显示,该省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产业升级重点方向。石家庄作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已建成产能超百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加拿大企业提出的模块化木结构方案,可缩短30%施工周期,特别适合华北地区冬季施工需求。目前正与本地6家培育企业对接技术转让事宜。 四、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共建倡议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加拿大木结构认证体系存在互补空间。加方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方法,已获国际绿色建筑委员会认可,建议在曹妃甸中加生态示范区先行试点。该模式若落地,可使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减少40%。 五、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深化 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院校与加方达成木结构人才联合培养意向,计划设立专项实验室。双方将共同研发适应华北气候的防潮防火技术,破解木结构在干燥多风环境的应用难题。下一步还将在BIM技术整合、智能建造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此次交流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国际视野与技术支撑。随着中加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项目落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木结构建筑有望成为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
2025-08-21
-
石家庄高新区外贸增长新动能:机电与纺织双轮驱动
今年以来,石家庄高新区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策略,推动区域外贸结构持续升级。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上半年进出口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民营企业贡献率近六成,机电、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市场贸易合作成为亮点。 一、外贸总量突破性增长 河北省1至6月外贸进出口规模达1676.5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贡献率达62.4%。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增速显著高于出口,差额部分主要来自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采购量增加,反映出区域产业链补链强链需求旺盛。 二、企业主体活力分化明显 民营企业以981.6亿元进出口额占据主导地位,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国有企业虽规模占比仅20%,但33.2%的增速显示其在高端装备、化工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外资企业受国际供应链调整影响,占比小幅回落至21.5%。 三、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美国市场以39.2%的增速成为最大增量来源,欧盟市场保持10.7%的稳定增长。对金砖国家贸易表现尤为突出:对俄罗斯进出口增速超40%,印度市场机电产品订单增长25%,南非矿产品进口量同比翻番。 四、产业升级特征逐步显现 机电产品出口305亿元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占比提升至18%,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34%。纺织服装领域呈现高附加值趋势,功能性面料出口占比提高至31%。高新技术产品受国际竞争影响增速放缓,但生物医药板块逆势增长12%。 五、区域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石家庄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52%,邢台保税物流中心进口金属加工设备增长67%。曹妃甸港区铁矿石进口量突破3000万吨,为省内钢铁产业提供稳定原料保障。 六、政策赋能培育新增长点 全省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3.2万份,帮助企业减免关税超5亿元。石家庄海关推行"提前申报"模式,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8小时以内。首批12家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中,8家聚焦智能制造领域。 当前,河北省正通过"重点展会拓市场""信保护航"等专项行动,着力稳定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同时加快培育航空航天零部件、绿色建材等新兴出口集群。随着RCEP红利持续释放,预计下半年对东盟进出口将实现20%以上增长。
2025-08-21
-
京津冀三地共建审查资源共享机制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近日,京津冀三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区域质量监管协同迈入新阶段。该协议聚焦审查员资源共享与互派互认机制建设,旨在通过政策联动、技术互通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注入标准化、专业化新动能。 一、制度创新推动审查协同 河北省质监局审查中心联合北京市质检院、天津市工业产品审查中心在石家庄达成协议,明确建立三地联席会议机制,定期通报审查信息,统筹制定工业产品许可审查协同发展规划。通过统一审查标准、联合发布作业指导文件,消除区域间政策执行差异,为跨区域产业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二、人才资源共享破解地域壁垒 协议重点提出审查员互派互认机制,三地将按专业领域建立动态人才库,优先选派高级别审查员参与跨区域联合审查。此举可缓解部分地区专业审查力量不足问题,实现锂电池、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审查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步建立的交流研讨机制,将定期组织案例研判,形成标准化取证流程和判定规则。 三、技术服务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三地审查资源,企业可享受异地审查"一窗通办"服务。针对食品相关产品、危化品包装等高风险领域,联合审查组将提供技术帮扶,帮助企业快速达标。协议特别强调打破属地管理限制,允许审查机构跨区域承接委托业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区域联动优化产业生态 此次合作将促进京津冀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审查结果互认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地还将联合培育第三方审查机构,推动形成"审查-认证-监管"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区域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强化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竞争力。
2025-08-21
-
京津冀三地资管联盟在京成立 共筑金融风险防火墙
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迎来新突破,河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在京签署战略协议,正式成立跨区域资产管理合作联盟。该联盟旨在整合三地资源,突破行政壁垒,通过协同处置不良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一、破解区域壁垒的协同机制 面对异地抵押物估值标准不统 一、资产处置效率低下等难题,联盟将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三地抵押物数据共享。通过标准化尽职调查流程和联合评估体系,降低跨区域交易成本,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二、聚焦重点领域的攻坚任务 联盟明确将僵尸企业清理、产能过剩行业整合作为优先方向,综合运用并购重组、债转股等市场化手段,推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前三地在处置跨区域债务问题时,因属地化管理导致协调成本较高,联盟机制可提供统一解决方案。 三、创新驱动的服务升级 通过构建数字化资产交易平台,联盟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不可篡改,开发智能合约系统实现自动化资产交割。此举将填补京津冀地区在知识产权、碳排放权等新型资产处置领域的服务空白。 四、长效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保障合作可持续性,三方已建立轮值主席制度,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协调重大事项。同时制定风险准备金机制,对跨区域项目实行风险共担,确保联盟成员在开展创新业务时有充分容错空间。 此次合作标志着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进入实操阶段,通过打破属地化管理惯性,形成区域风险处置合力,为全国跨行政区划金融协作提供可复制经验。未来联盟还将探索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资管机构的跨区域联动模式。
2025-08-21
-
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段今年将全面完成路基施工
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段作为区域交通重点工程,今年将完成投资27亿元,全面推进路基施工,为沿线招商引资和经济协同发展筑牢交通基础。目前各标段建设有序推进,关键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年内实现路基工程全部完工。 一、工程定位与建设目标 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石家庄,终至冀晋省界,全长约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高速路网结构。今年该工程聚焦路基工程全面完工目标,投资主要用于路基填筑、桥梁桩基、隧道开挖等关键环节,同步推进排水、防护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后续路面施工和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二、各标段施工进展情况 路基2标段重点工程滹沱河特大桥当前灌注桩施工已完成过半。该桥作为跨越滹沱河的关键节点,全长米,共设根灌注桩,目前已完成根,桩基础施工质量经第三方检测全部合格,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路基4标段路基工程已全面展开,施工内容涵盖土方开挖、填筑及压实作业。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路基填料含水率和压实度,通过分层填筑、机械碾压等工艺确保路基稳定性,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路基6标段桃林坪隧道和路基12标段达柯隧道已顺利进洞施工。桃林坪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确保安全;达柯隧道针对围岩等级变化,动态调整支护参数,目前洞口段开挖支护施工稳步推进。 三、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 为保障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强化全过程管控,依托地质勘察数据优化施工方案,在隧道施工中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围岩稳定性,桥梁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成孔工艺提高效率。同时,严格落实环保要求,施工区域设置围挡、洒水降尘设施,弃渣场采取挡护和绿化措施,实现绿色施工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四、工程意义与区域发展 该路段建成后,将大幅缩短石家庄与冀晋界的通行时间,提升区域路网通行效率,为沿线物流运输、产业协作提供交通支撑。作为连接京津冀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其建设对优化石家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在华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2025-08-21
-
河北石家庄农业机械化提速 秋收秋种彰显科技赋能
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通过加大农机具投入、强化合作社引领及技术创新,实现秋收秋种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全省农业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农机装备规模创新高 2023年秋季,河北省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200万台,较上年增加近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智能播种机等高端设备占比提升明显,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农机合作社通过集约化调度,实现跨区作业面积同比增长15%。 二、关键环节机械化突破 玉米机收率突破82%,小麦机播率稳定在99%以上。邯郸、邢台等14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重点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减少传统晾晒环节损耗约8万吨。衡水市试点烘干中心建设,使粮食产后损失率下降至3%以内。 三、智能监测全覆盖 全省9351台深松机全部加装北斗导航监测终端,沧州、廊坊等9个地市开展40万亩高标准深松作业,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20%。唐山市丰南区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分析作业质量,深松深度合格率达98%。 四、新型服务主体主导 农机合作社承担全省50%以上玉米机收任务,辛集、正定等地合作社通过"订单式"服务,亩均降低生产成本120元。张家口市推广"全程托管"模式,带动小农户参与机械化种植比例提升至76%。 五、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省级财政专项投入3.2亿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支持籽粒收获机、精量播种机等设备采购。雄安新区依托智慧农业产业园,开展无人驾驶农机集群作业试验,单日最高作业效率达500亩。 当前,河北省正以全程机械化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2025-08-21
-
河北石家庄设立专项资金加速驻冀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河北省近期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设立年度不低于3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中央驻冀科研院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动能。这一举措旨在强化招商引资与科技成果落地协同,构建“研发-转化-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新支点。 一、专项资金聚焦四大转化路径 政策明确对驻冀院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给予梯度奖励:一等奖成果奖励100万元,二等奖奖励50万元。同时,对院所联合本地企业承接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按国拨经费3%配套支持;对技术转让、许可等市场化转化行为,按合同额5%予以激励;新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可获30万元一次性补助,形成“成果产出-交易服务-产业应用”的闭环激励。 二、构建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生态 石家庄、保定等高新区已同步配套地方扶持措施,重点对接中电科54所、中船718所等驻冀院所的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成果。例如,石家庄市将专项资金与省级政策叠加使用,对重大转化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综合支持,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目前已入库项目涉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政策要求受资助项目必须实现省内产业化,且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成果转化。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承接占比达76%,反映出市场导向的转化机制逐步成熟。专项资金还将用于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帮助院所早期成果跨越“死亡谷”。 四、建立动态评估与协同机制 河北省科技管理部门将联合财政、工信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按年度评估资金使用效益,重点考核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等指标。同时推动建立京津冀三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机制,促进跨区域成果流通。 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河北省在打通产学研通道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制度创新释放院所创新活力,有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后续还将出台配套细则,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资金监管等操作规范。
2025-08-21
-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技术创新引领乳业全产业链升级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深化研发投入,推动乳制品加工产业智能化升级,带动奶牛养殖、饲草饲料、交通运输等多个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技术创新筑牢生产根基。作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君乐宝始终将技术创新置于发展首位,持续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型。在生产车间内,从原料验收、杀菌到灌装、包装,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关键环节配备高精度检测设备,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同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专业研发团队,围绕乳制品营养提升、工艺优化等方向开展研究,通过多项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附加值,为产业链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产业链协同带动产业集群。依托技术创新优势,君乐宝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奶牛养殖环节,通过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良种奶牛,帮助提升养殖效率与牛奶品质,带动区域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型。饲草饲料方面,企业与当地种植户合作,建立饲草种植基地,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技术,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既保障饲料原料安全,又促进饲草饲料产业发展。此外,乳制品的运输需求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带动交通运输、仓储等产业升级,形成多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 三、龙头效应助力招商引资与区域发展。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君乐宝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成长,更以产业链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通过优化产业生态,企业吸引包装材料、机械设备等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乳业产业集群,为区域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张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四、持续创新驱动未来发展。面对乳业发展新趋势,君乐宝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在功能性乳制品研发、绿色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攻关。同时,企业计划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乳制品产业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通过全产业链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君乐宝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乳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8-21
-
石家庄金融数据透视:存款增速放缓与贷款结构优化
河北省金融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当地金融运行呈现存款增速回调、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的特点,反映出经济转型期资金配置的新趋势。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的背景下,金融资源正加速向重点领域倾斜,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存款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回落 截至2014年12月末,河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3764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43455亿元,增速10.8%,较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从增量看,全年新增存款4320亿元,同比少增862亿元,月度增量241亿元,显示储蓄增速有所放缓。 二、贷款总量保持较快扩张势头 同期本外币贷款余额2805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7594亿元,增长15.1%,全年新增3515亿元,同比多增47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2月单月新增贷款274亿元,同比多增128亿元,表明年末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三、贷款期限结构显著调整 从期限结构观察,中长期贷款新增2250亿元,同比多增867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64%;短期贷款新增872亿元,同比少增760亿元。这种变化显示金融机构正加大对基建、技改等中长期项目的支持,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导向。 四、区域金融运行特征分析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其存贷款余额均占全省较大比重。数据表明,当地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通过优化信贷投向助力产业升级。中长期贷款比重提升,与河北省当时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等战略形成呼应。 五、金融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 存款增速放缓可能与居民理财渠道多元化有关,而贷款结构变化则反映出政策引导效果。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推动金融机构压缩过剩产能信贷,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这种导向在数据中得到体现。 当前金融数据既反映了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也展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如何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2025-08-21
-
河北对外承包工程实现双增长 石家庄企业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河北省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统计显示,前八个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在营业额、新签合同规模及外派劳务等方面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其中省属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多项指标实现倍数级提升。 一、主要指标全面攀升 河北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近四成,新签合同额保持稳定增长。外派劳务规模同步扩大,月末在外工作人员数量同比增幅超三成。从业务结构看,电力工程、交通运输建设、工业建筑等领域项目占比超过七成,反映出基础设施类项目仍是河北企业海外拓展的主力方向。 二、省属企业成为增长引擎 省属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新签合同额实现六倍增长,完成营业额增速达八成以上。石家庄市属企业在非洲电力项目、东南亚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接连斩获大单,其中单个超亿美元项目达三个。通过创新"投建营一体化"模式,部分企业已实现从传统施工向全产业链服务的转型。 三、区域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在亚洲市场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河北企业在非洲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五成。中东欧地区成为新增长点,多个新能源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特别在东盟国家,通过联合体投标方式,成功落地两个大型市政工程,合同总额创历史新高。 四、政策服务持续优化 河北省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企业在融资保险、风险预警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举办国际工程承包专题对接会,推动设计咨询、设备制造等配套企业协同出海。此外,专项培训计划已培养复合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超两百名,为业务拓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技术创新助力竞争力提升 部分骨干企业应用BIM技术参与国际项目竞标,在数字化交付领域形成比较优势。绿色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河北企业在中东地区环保类工程项目中标率提升两成。多家企业建立海外技术研发中心,累计获得国际专利授权十余项。 当前,河北省正加快构建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深化产融结合等措施,持续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将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开拓方向。
2025-08-2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